中国一新型材料成功投产对军工和航天很重要

时间: 2024-01-29 17:42:39 |   作者: 资产

  一直以来,制造业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大国竞争的主要领域。面对美国“拉帮结派”试图挤压中国产业升级空间和掏空中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我们也在逐步的提升自己的核心制造业实力,在保证数量基础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的国产化之路上大步前行。

  据环球网报道,日前,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成功投产,打破了中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极其优异,直径不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强度可达到钢的7到9倍,且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该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在航空航天、高铁动车、现代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是中国新材料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素有“黑黄金”之称。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碳纤维技术壁垒十分严重,不仅依赖国外进口,而且始终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不难想象,如今的投产成功意味着国内大丝束碳纤维走向规模化生产,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促进碳纤维在相关领域的更多应用,有力促进国内碳纤维行业的良性、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乃至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与市场引领力。

  当然,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制造业前进的每一步,都相当于“踩在华盛顿的心尖上”。众所周知,为了打压遏制中国,白宫方面已经走火入魔,对中国是各种“歇斯底里”,将“与华脱钩”、“断供”挂在嘴边。

  当前,美国一方面拉拢韩国、日本等国家围绕半导体等高端核心技术产业设置障碍,另一方面通过印度、越南等国家挤压中国的低端产业出口市场占有率。前不久,不知天高地厚的美议员甚至扬言,“美国的《芯片法案》,可将中国打回石器时代”。

  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加速国产化的道路。当然,中国与全球的经济合作都十分紧密,美方的拙劣行为在某些地区能够更好的起到暂时的破坏和分裂作用,但无法改变中国整体向上的发展的新趋势。在2021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了惊人的4.8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30%左右。可以说,全球市场经济离开中国,根本没办法正常运转。

  在这一背景下,日前,作为美国最倚重盟友之一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公开与白宫唱反调,表示“与中国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要知道,在过去几个月,欧洲因能源价格冲击被迫陷入“去工业化”的窘境,而中国对欧出口则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同时,德、法两国接连披露计划访问中国的计划。这对未来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美国当前不折手段打压中国的发展,反映出其精英阶层内心最深处对无法阻挡中国崛起的恐惧。如今,中国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再次证明我们正在一步步逆袭成制造业强国。能预见的是,中方将逐步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完成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全面升级,在外部竞争中赢得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