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聚力 纺织产业链创新联动

时间: 2023-12-07 15:39:29 |   作者: 印染

  近日,江苏出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方案》提出,要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加快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去年6月落户苏州,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如今一年过去了,建设成果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创新中心的股东单位由9家增至15家,新增了江苏阳光集团、青岛即发集团等6家股东单位,联盟成员过百。”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和记者说,创新中心股东单位在汇聚聚酯纤维产业链、聚酰胺纤维产业链、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等领军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整合纤维材料领域创新资源,不断调整完善股权结构,并完成了第一轮股权变更。

  创新中心由东华大学和国望高科牵头成立,采用“公司+联盟”模式,依托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盟为基础,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原则,完全体现出开放性、市场化和可操作性。

  不仅如此,创新中心还覆盖了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纺织品及纤维检验测试中心、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行业50%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

  在创新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企业送来检测的面料剪裁成大小合适的布料,根据不同的检验测试要求,有的布料被放在震荡机上,检测面料的PH值;有的布料被放进设备里检测色牢度;还有的经过高温熨烫检测面料的缩水率。

  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创新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去年被评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检验测试的项目涵盖纺织品色牢度等四大系列80多个检验测试的项目和21项纺织产品,后续还将购置纺织品功能性检测等实验设备,打造检测、标准及应用评价一体化的“先进功能纤维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创新中心正启动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即将开始阻燃聚酯纤维聚合纺丝研发中试线土建。同时,创新中心将加快启动实验室建设,推进纳米纤维实验室、大数据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实验室建设,并为联盟单位提供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供需对接、技术成果转化等合作共赢服务,推进先进功能纤维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顶级规模、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我国纺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仍相对薄弱,行业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相对不足,创新中心布局不够完善,制约着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创新中心的一大功能,是跨越创新链条中的“死亡之谷”,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落地。走进该中心全球首条万吨级熔体直纺中试基地中控室,监控大屏上工艺流程和生产现场一览无余。“这里解决的正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负责人边树昌说,这套中试装置可进行各种功能性聚酯连续聚合可行性及熔体直纺技术的实验室与产品验证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中心的另一大功能,是解决行业共性核心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无锑聚酯纤维的研制与首次应用验证了创新中心的研发能力。王玉萍和记者说,中心组建了以边树昌为技术负责人的开发团队,研发国际上前沿的钛系催化剂或多元金属催化剂生产无锑纤维,设计专业化聚合装置,替代目前的锑系催化剂,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流域江河严重锑污染。目前,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研发,并在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等三家股东单位做小试验证,应用该技术成果生产的半消光聚酯长丝,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重点推进中试和首次商业化,后续面向联盟单位和行业推广应用。

  据记者了解,为突破化纤油剂“卡脖子”问题,创新中心一边发挥创新集聚优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型化学纤维油剂,实现纤维在加工及应用过程中低VOCS挥发;一边通过产业链协同优势,建立万吨级生产基地,形成不同品种、规格纤维用油标准,现已在三家股东单位推广应用,后续还将面向联盟及行业推广。

  走进创新中心的展厅,记者看到模特身上穿着一件白色“防护服”。据介绍,这种防护服的面料透气性好,防毒效果强,由创新中心的联盟企业研制成功,疫情期间还捐赠了不少给相关生产企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高质量应急防护新材料研发破题刻不容缓。据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梅锋介绍,创新中心携手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总金额1000万元,将用于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相关的科研攻关项目。重点包括疫情防护与隔离急需的口罩、防护衣等高阻隔功能纤维材料,轻质舒适纺织材料与复合材料、纳米与生物医用纤维材料与制品、智能纤维与智能防护材料与制品;防护用纤维与产品的检测与评价等。

  在疫情期间,创新中心发布提升防护纺织品性能的科研课题,征集到100多个项目,覆盖上下游几乎所有环节,有力带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发周期计划为6个月—12个月,之后将尽快推动技术产业化,解决行业防护品痛点问题。2021年3月,中心将发布新的课题指南,针对新的应用领域做指引,相信一段时间以后,我国的防护品在抗菌性、抗病毒能力上会有较大提升。”梅锋说。

  这次疫情反映出我国防护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的短板和不足,迫切地需要发挥我国先进功能纤维材料为基础的产业链优势。王玉萍表示,创新中心正在围绕“新建纳米纤维实验室”,开展功能性、环境保护用、生物医用、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性能纳米纤维、微纳米功能智能纤维的制备技术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彩票中2.2亿广受质疑 知名博主用数学论证这有多奇葩和冒险

  财联社12月7日电,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批准取消48亿美元学生贷款债务。

  接诊10万孩子后,协和心理学家说实话:想让孩子好,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谷歌CEO皮查伊深度解析谷歌史上最强大模型Gemini及马上就要来临的人工智能时代

  H100最强竞品正式对外发布!推理快1.6倍,内存高达192GB,来自AMD

  Gurman:新款苹果M3 MacBook Air预计明年3月左右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