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规范并进我国消化内镜诊疗进入快车道

时间: 2023-12-24 10:17:34 |   作者: 印染

  有新意,有活力,有惊喜!9月18日,第五届中国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线开启。

  “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后,郑大一附院快速实现灾后重建,已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也让我们有机会相聚在线上,召开本次学术会议。”大会执行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刘冰熔教授介绍,中国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已走过5个年头,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今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和论坛共同举办,为大会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次会议继续秉承“求创新、求实效、求学术、求发展”的理念,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线上学术讲座、内镜操作演示及答疑。除了内镜最新学术进展,NOTES、ERAT、高难度ESD等精彩手术展示,本次论坛首次进行了机器人内镜+3D内镜(第五代内镜研制)的录像展示,发布了我国首部《NOTES专家共识》,开启了全国首届ERAT大赛,得到了线上参会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两个直播会场近5万人次在线观看和参与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郝德明会长介绍,社会办医作为我们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医疗机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推动并实现社会办医由量变到质变是社会办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自去年10月顺利换届以来,围绕专委会的使命宗旨,在主任委员吴斌教授的带领下,以帮扶创新、提高发展消化病医学事业为己任,着力推进我国消化病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广大消化病领域的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观点、证明学术思想、共享创新技术和发表专业成果的平台,祝大会圆满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热烈祝贺第五届中国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开幕。“近年来,NOTES相关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越来越丰富,涉及面越来越广。刘冰熔教授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创新,令人欣喜。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会议在NOTES方面能有更多收获,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受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表示,今年第五届中国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和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消化病专委会2021年学术年会联合召开,为大会带来了更多前沿进展和思维的火花,相信本次论坛将是一次非常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教授回顾了我国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发展,并表示,如今保持人体解剖结构不变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超级微创理念越来越获得大家的认可,这种区别于以切除器官为代价的手术模式,逐步被确定为未来手术的终极模式。“此次会议作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国际高度论坛吸引了线上线下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规范推进有关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院长表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实力丰沛雄厚,在刘冰熔院长的带领下,在NOTES技术、消化内镜方面开展了很多国际国内先进的工作,探索出一系列先进的国际首创技术。本次大会邀请到了全国著名的消化内镜领域专家,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希望借此机会一同探讨前沿技术和理念,继续推动我们国家内镜的技术创新和规范化发展。

  “刘冰熔教授近年来在内镜方面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国际著名的杂志上也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在内镜治疗方面有很多创新。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互相交流、学习,我国消化医生的内镜技术和消化疾病的诊疗技术能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耀宗教授表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未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也一定能在吴斌院长的带领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伟教授代表河南省医学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本次会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召开的特殊形式的会议,对促进和推动全国内镜治疗技术和消化疾病的诊治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参会代表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吸纳国内外发展前沿成果,将所学的知识尽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为助力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为造福人类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次论坛开幕式期间进行了机器人内镜+3D内镜(第5代内镜)研制的发布会。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金震东教授主持了该发布会。

  1868年发明了第一代内镜——直管式内镜,1932年发明了第二代内镜——半可曲式内镜,1957年发明了第三代内镜——光导纤维内镜,1982年发明了第四代内镜——电子内镜诞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模式和历史,手术机器人具有更精准更简便及医生体能消耗更少的巨大优势。部分研究中心研发了内镜下手术机器人,也有研究中心研发了内镜操控机器人。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启发,以及已开发内镜下手术机器人和内镜操控机器人研发的影响,刘冰熔教授团队提出了机器人内镜(第五代内镜系统)的构想,并和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初步的原型机试制和试用,取得了良好的初步结果。

  机器人内镜具有以下优点:1、更人性,机器人内镜可以使医生只需要坐在操作台前操作手柄,就可以完成内镜检查和治疗,大幅度的降低内镜医生的工作强度。2、更安全,机器人内镜实现了远台操作,避免内镜医生受病人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的污染,亦可避免放射线、更精细,通过调整操控手柄和内镜运动的参数,过滤人手的颤动,提供更精准更稳定的操作。4、更精准,机器人内镜可以使内镜左右旋钮操控变得更灵活准确,从而使内镜头端的操控更精准。5、可远程操作,机器人内镜使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使内镜系统超过了地域的限制,能轻松实现实时的远程治疗。

  3D消化内镜是将单摄像头内镜变为双摄像头内镜。希望能够通过将两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镜系统,从而具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同的优点,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内镜的模式,由此产生全新的第5代内镜,让消化科医生如虎添翼。

  本次论坛开幕式期间还发布了我国首部NOTES专家共识。金震东教授主持了发布仪式。他表示,NOTES技术是近年来内镜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使消化内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消化界医生多年来始终致力于NOTES技术的临床探索、应用和推广,也开展了一系列全新的NOTES手术,是当前国际上NOTES技术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生力军。“我们的祖国在NOTES方面从开始的跟跑,现在在某些领域已经是领跑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开展NOTES技术的实践研究和推广,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借鉴和指导,规范NOTES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受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NOTES专委会的委托,由刘冰熔教授邀请组织国内60余名消化内镜专家,通过信函网络和现场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反复讨论修改专家共识,历时两年最终定稿,并于2021年8月发表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上。该共识是继2011年美国NOTES学会发布第二版NOTES白皮书以来可以检索到的关于NOTES技术的唯一指南性文件,也是我国首部NOTES方面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唐承薇教授主持第一届全国ERAT大赛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