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纤怎么样打造全球“引擎”?
时间: 2023-12-28 16:36:32 |   作者: 信息公开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化纤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化纤工业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把握住哪些关键点?

  全球化纤工业正呈现出哪些共同的新趋势,应如何合力应对多重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化纤力量?

  在11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28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天鸟高新2022)上,业内代表围绕着“稳中求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方位推进化纤行业高水平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指出,今年4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的《关于化纤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指出:“这一定位,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化纤工业新的历史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化纤工业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基础上,对化纤工业定位做出的一个新判断,这一定位将对化纤行业的发展赋予新任务、提出新要求。”

  以碳纤维为典型代表的高性能纤维产业,事关国防军工领域供应链稳定,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典型代表。我国化纤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充分把握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

  夏农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关系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点要补齐短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化纤工业不仅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指出,化纤现在已经占到纺织原料80%以上的比例,化纤也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的基础材料。化纤行业要逐步开拓创新、调整结构,研发高科技纤维、优化产业系统。

  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碳纤维需求迅速增加,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国内碳纤维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的提高,而且在一些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发挥了应有之力。

  “碳纤维预制体又称为碳纤维织物,是以碳纤维为原材料,通过机织、编织、缝合、针刺等方式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外形的复合材料增强体,是复合材料的‘关键增强基材’。预制体的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云良介绍,碳纤维通常与树脂等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既可以制备结构材料,又可以制备功能材料或结构与功能兼备的材料。

  尤其是针刺碳纤维预制体的应用十分普遍。“与3D编织预制体相比,针刺预制体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易致密成型、面内和层间强度高等优点,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缪云良介绍,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预氧化纤维针刺技术。天鸟高新于1997年利用原创的碳布/网胎铺层针刺技术成功研制出飞机碳纤维刹车预制体、热场预制体、大型喷管预制体等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形成集成产品群。目前,天鸟高新已成为中国主要碳/碳复合材料用预制体生产企业之一。

  从飞机到固体运载火箭,从轨道交通列车到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纤维在这些“高大上”的领域大有作为。除了高性能纤维,新材料的内涵还十分丰富。

  “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纤维科学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前沿,纤维技术也成为影响和引导现代工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材料显示出作为智能和高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指出,纤维产业已确定进入“新赛道”,原料、聚合、加工、成形过程被赋予科技、环保、智能新概念,以智能化、超性能、绿色为特征,可对传统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变革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将是研究方向。

  “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讲到了新赛道,新赛道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纤维将是大纤维概念,大纤维将集功能性、集成性、智慧型、导电性和响应性五位一体。纤维新材料,赋能新赛道。”朱美芳说。

  “欧盟委员会此前已提交了‘减碳55%’的一揽子立法提案,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减排55%的目标。欧盟还发布了‘欧盟零污染行动计划’,旨在实现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欧盟生物发展的策略也要求,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提升生物降解能力。”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范·户特(Frédéric Van Houte)介绍,欧洲要进一步减少人造纤维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尽管仍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全球化纤业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的新趋势,这中间还包括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开发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及可持续产品。应对微塑料污染、海洋污染,推进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等,都是全球化纤业必须共同面临的议题。”范·户特说。

  日本2020年5月发布了“2020循环经济愿景”,2021年4月成立了“时尚与环境工作小组”,2021年8月成立了日本可持续时尚联盟,2022年7月发布了“负责任的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经营准则”。

  日本化纤协会执行副会长富吉贤一表示:“对于可持续发展,日本纺织化纤行业着重关注6个方面,包括发展聚酯回收利用体系、发展‘纤维-纤维’回收利用体系、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对微塑料(纤维碎片)问题、展开碳中和方面的工作,以及化学物质管理。化纤将支撑全球纤维需求的增长,而亚洲化纤产量占全球化纤总产量的90%左右。亚洲化纤行业在全球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各方应共享信息,加强合作,加大力度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据介绍,2020年日本聚酯瓶的回收率达到97%,回收聚酯瓶的循环利用率达到89%。从日本再生聚酯最终应用的构成比例来看,瓶-瓶的占比为30%,纺织品的占比为,板材、模制品等其他品类的占比为41%。

  中国已经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国家不断落实“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可持续也成为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推进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指标。

  夏农指出,要着力推动纺织化纤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处理好行业发展与减碳关系,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研究、制定化纤行业“双碳”战略路线图,明确行业降碳实施路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何亚琼指出,我国纺织化纤行业要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巩固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更看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用品质、价格等硬优势赢得市场。

  大力发展“绿色纤维”便是我国化纤工业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体现,这其中就包括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

  海藻纤维是一种利用海洋藻类植物制成的生物基纤维。青岛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发出了海藻纤维的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与装备。

  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介绍,2019年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建成了千吨级海藻纤维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新型千吨级海藻纤维自动化生产线。青岛大学还进行了海藻纤维的防霉、防螨、消臭性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海藻纤维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应用,为产业链奠定基础并形成产品应用区域辐射。

  夏延致还介绍:“以前海藻纤维的染色是一个大问题,今年我们在其可染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纤维的色牢度可达到4.5级,这为海藻纤维的进一步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要格外的重视品牌作用,扩大‘绿色纤维’等工作的影响力,提升花了钱的人中国纤维和企业的认知度,进一步联合服装、家纺企业加强优势品牌培育,通过品牌建设来扩大需求、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要让绿色低碳成为中国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让绿色低碳纤维制品赋能纺织服装产品。”何亚琼说。

  疫情目前仍在持续,正深刻改变着全球消费市场,也改变着全球纺织化纤产业市场格局。

  “受疫情影响,近几年欧洲化纤产品的消费量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的消费量约为3000吨,2021年的消费量约为3400吨,今年的消费量约为3500吨。”范·户特表示,国际能源价格飙升和物流成本上涨,使欧洲纺织化纤产业的成本增加。国际物流运输时时受阻,使供应链时有中断。高通胀和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也影响了欧洲消费市场的信心,需求下降。这些使欧洲纺织化纤行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即便如此,多国行业代表仍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商业环境趋于艰难,但是,“大家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合作不可或缺,希望的曙光依然闪耀。”

  “在前景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中,化纤业的全球合作不可或缺。废旧纺织品回收、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降解等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全球各国的纺织化纤产业之间一定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并最终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以实现全球纺织化纤行业的共赢。”范·户特说。

  “中国是欧瑞康最重要的市场,欧瑞康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非常强劲。”欧瑞康化纤板块首席执行官史陶伯格(Georg Stausberg)介绍说, “中国仍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欧瑞康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并以创新的先进的技术,继续实现用户在提高效率、产品轻量化、更耐用和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作为占全球化纤总产量的比例超过70%的全球化纤大国,中国化纤产业更是重任在肩,正以高水平发展为重要指引,在多个领域持续推动、引领着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指出:“‘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化纤强国,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化纤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关于化纤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纤维新材料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化纤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

  “我国纺织化纤产业要着力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要通过高水平发展来提高我国纤维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我国化纤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既扩大有效需求,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又推动生产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巩固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夏农说。

  “产业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要提升供给体系韧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消费升级;要加强产业和贸易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何亚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