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塑科技:打造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引领者
时间: 2024-06-07 15:34:31 |   作者: 新闻中心

  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将切实履行高分子功能薄膜和复合材料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责任担当,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生产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成立于1988年,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领先水平,电容薄膜、偏光膜、透气膜等核心产品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成立三十多年来,佛塑科技紧紧围绕新材料主业发展定位,历经三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终形成以光学薄膜、电工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塑编阻隔材料和包装薄膜为框架的五大产业布局,为新能源、电工电气、光电显示、医疗卫生等产业提供核心功能薄膜材料。

  “世界已确定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突破期,对促进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发展特别的重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石。”马平三认为。

  近年来,佛塑科技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势头。2022年,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了打造“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引领者和链主企业”的目标,提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题,聚焦核心业务强链补链,以“链主思维”保持和增强行业地位,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链主企业不仅体现在产业链动态的引领能力,还要有打通产业上下游、推动协同发展的聚合能力。佛塑科技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策略,基于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自身优势的深入分析,持续深耕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赛道,打造产业标杆。”马平三介绍。

  走入佛塑科技宽敞明亮的产品展示中心,记者仿佛步入一个大千世界,从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小包装盒到厚度仅有2.4微米的金属化膜,从打破进口垄断的偏光片到用在国家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粗化膜,各式各样的“黑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据介绍,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佛塑科学技术拥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塑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超70余项,参与制定52项国家、行业等标准。

  2009年,我国首个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中国特高压建设的辉煌起点。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内首个应用国产粗化膜的特高压项目,使用的正是佛塑科技的拳头产品——粗化膜。目前,公司粗化膜已应用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多个特高压输配电项目,其中还包括乌东德水电站项目、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

  “当前,新材料仍是我国推进的一大短板。佛塑科技必须勇于担当,充分的发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优势,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深耕‘产品+服务’,持续优化技术路线图和产品研究开发组合,打造集成产品开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最终实现商品市场竞争力提升。”马平三说。

  2023年,佛塑科技再次投入1.24亿元研发费用,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比例为5.62%。2023年,佛塑科技取得授权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取得授权专利330件,其中发明专利116件。

  偏光片,是近年来塑料新材料领域迅猛发展的一个细分赛道。作为液晶显示领域的核心关键原材料,在汽车等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下,偏光片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地增长。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偏光片市场一直被进口产品垄断,产品价格和供给均受制于人。

  为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佛塑科技控股子公司纬达光电历经10年科技攻关,自主开发了在高温85、高湿85%RH条件下显示的稳定性能超1000小时的高耐久中灰染料系偏光片,一举攻克了在高价值偏光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2022年12月,成功在北交所上市。2023年7月,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小巨人”企业。

  早在纬达光电之前,佛塑科技另一家控股子公司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并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小巨人”名单。据介绍,金万达公司长期专注于无孔防水透气膜细分赛道。近年来,公司聚焦垂直产业链持续深耕,并逐步拓展到透气膜产业链下游市场。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佛塑科技成为一个大型创新孵化器,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已累计培育了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如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成为佛塑科技更宏伟的目标。“公司将围绕集约产业运营能力、集成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内生外延融合发展三大战略抓手,促进创新链与资本链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马平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