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一”看春耕新图景

时间: 2024-03-24 14:03:09 |   作者: 纺织

  春分已过,全国各地农业出产进入大忙时节。随气温上升,南边早稻育秧进展显着加速,现在已进入高峰期。据农业乡村部农情调度,到3月17日,全国已春播粮食完结意向面积的3%。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造、积极展开良种攻关、全力展开才智农业,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缓缓打开。

  冬小麦是夏粮的首要种类,现在正值田间办理的关键时期。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种粮大户张树堂忙着用无人机喷施农药。

  “粮食产值高不高,脚下的‘这块田’很重要。”张树堂说,他种了约1200亩小麦,高标准农田建造改进了通行条件,原先开不进田头的农机轻松到田,并且水沟排灌晓畅,田块利用率更高了。

  趁着好春色,在广西玉林福绵区的千亩富硒水稻中心演示区里,技能人员抢抓农时展开实验研讨,促进水稻优质高产。

  该演示区技能负责人蒋拥发说,针对当地土壤酸化问题,他们测验在实验田里添加氧化钙、生物碳等改进土壤酸碱度,现在实验作用不错,本年早稻抛秧争夺到达每亩1.8万蔸。

  多地正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造。湖南省施行高标准农田建造投贷联动等投融资立异,在财政补贴基础上,充分调动种粮大户、农业企业等主体出资助力农田建造。

  中农虹光才智农业科学技能出资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天国说,公司出资约2亿元,为湖南省沅江市9个村建造完结5.8万亩高标准农田,静待早稻耕种。

  高标准农田建造正让更多粮田变良田。多个方面数据显现,到2023年末,黑龙江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亿亩,安徽建成超6000万亩,湖南建成超4000万亩,广西建成超2700万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讨所副研讨员任洪雷正在进行大豆育种研讨。受访者供图

  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大豆养殖面积终年占全国40%以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讨所的育种团队,正经过基因修改技能改进大豆种类。

  “咱们一般将现有优秀种类作为底盘,经过基因修改定向改进,培养兼具多种优秀性状的大豆种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讨所副研讨员任洪雷说,惯例田间育种一般要8年,生物育种技能可将育种周期缩短到一至两年,大幅度的提高了育种功率。

  作为我国华南稻米的重要产区,广西建有多个优质稻粮源出产、收买基地,每年为当地水稻供种备种供给了很多优质稻种类。

  眼下,在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坐落南宁的育种基地里,一个月前耕种的优质稻育种资料行将移栽。“咱们正在选育抗性强、高产稳产的水稻新种类。”公司副总经理闫亮说,好的种类可谓万里挑一。

  种子是春耕出产的重要农资。“咱们一般提早一季或一年出产好种子,来年开春前后投放到商场。”闫亮说,现在正处于种子产销高峰期,本年公司方案出售2000余万斤种子,1000余万斤种子已售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乡村厅多个方面数据显现,现在广西春耕已备早稻种子2154.42万公斤、春玉米杂交种子944.37万公斤,春耕物资储藏供给足够、价格安稳。

  自走式无人植保机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无人农场进行除草作业。新华社记者杜宇 摄

  坐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才智农业渠道大屏幕上实时显现田间监测数据,轻点鼠标即可调用农机办理、农情信息等模块。

  “才智农业渠道的运用让水稻上肥、灌溉等全过程出产完成精准化和智能化办理。”公司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曲慧说,该渠道已掩盖5万亩农田,作物产值提高5%以上。

  下田种田变“云端”种田,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和才智农业展开的一个缩影。一张网不只要“管得好”,还要“种得好”。

  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00后”种粮大户俞泽明将多光谱无人机等农田“黑科技”运用于小麦返青追肥。“经过人工智能剖析多光谱无人机收集的作物成长实况,构成作物长势电子处方图,无人机可据此主动调理上肥量和用药量。”俞泽明说。

  3D打印耕种育秧等新技能的运用,为春耕春播按下“快进键”。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治河渡镇潘家村潘山农机合作社的操作车间,将水稻种子倒入精量定位的印刷耕种机中,铺放涂抹过食用胶的可降解竹炭纤维育秧纸,经过滚轮将运送的稻种固定在纸上,便完结了“稻种打印”。

  合作社负责人潘山说,曾经一亩秧田需求2000多个硬秧盘,运用该技能后,只需少数育秧软盘,育秧本钱大为削减,均匀每亩可削减投入约500元。(记者陈一帆、孙晓宇、水金辰、周楠)

  科技新打破 转基因猪肾被初次成功移植进活人体内 为肾衰竭患者带来医治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