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绿色成为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时间: 2024-03-01 06:43:37 |   作者: 棉花

  科技日报讯(记者李禾)纤维材料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2018年,我国化纤产量达5000万吨,占世界化纤总量的70%以上。为推动化纤行业的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等发展,第25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日前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

  本次大会以“开放融合、联动发展——全球化纤产业的协同共进”为主题,旨在搭建全世界内纤维新材料的发展的新趋势和市场应用交流平台,促进纤维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来自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纺织化纤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注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索全球化纤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探寻新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说,化纤工业经60多个年头发展,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常规大宗化纤品种差别化、功能化工艺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产品更符合下游的实际的需求。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结构更丰富,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主要品种在国产化装备、工艺技术的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选择在有较好聚乳酸产业化基础的蚌埠,依托丰原召开本次会议,就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在生物材料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联合国内外上下游相关生产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生物产业园,为化纤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新尝试。

  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表示,安徽丰原集团等突破了生物基“卡脖子”技术,率先建成了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目前,蚌埠正依托丰原等骨干企业,打造安徽省重要的生物基材料新兴起的产业基地、全国领先的生物基材料之都、国际化的聚乳酸产业集群。

  为提升蚌埠在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基材料产业园,蚌埠市人民政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安徽蚌埠千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杰说,聚乳酸在纺织领域中具有亲肤、抑菌等多重优势,丰原已从根本上解决了聚乳酸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产品性能问题,通过打造千万吨级生物材料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转化。

  化纤被认为是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富吉贤一指出,化纤行业在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着海洋塑料微粒的问题。针对可持续性问题,日本化纤协会正采取一定的措施,与相关机构合作,以科学方式衡量微塑料是如何进入海洋的等。

  围绕“科技”与“绿色”主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李荣杰等嘉宾探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科技发展重点、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未来功能化纤维和纺织化纤装备等的发展趋势、怎么样应对塑料微粒问题等。

  在会上并展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展示了中国化纤工业走过的奋斗历程,梳理了中国化纤工业历史脉络,总结了中国化纤工业过去与现在、成效与启示等。大会还举行5场专题论坛,包括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绿色纤维发展论坛、前沿纤维新材料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