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孙瑞哲:从棉花化纤原料需求趋缓看纺织产品研究开发的有序创新

时间: 2024-03-03 10:52:53 |   作者: 棉花

  编者按: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第14届(2012年度)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6月13-14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发现需求整合资源有序创新”为主题,重点剖析应对新形势中国纺织公司进行产品研究开发的新动力和新模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做了分享纺织产品研究开发心得,中国第一纺织网全程跟踪报导,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非常的高兴有机会参加我们产品研讨会。我1998年担任产品开发中心主任,这些年接触很多好朋友,所以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块儿做一个简单交流。刚才李主任用了沉重两个字,我觉得过于沉重。但是的确现在的形势不太让人乐观,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现在看到目前的整个行业形势趋缓,这是大家能感受到的现象。这种趋缓、市场需求,特别是外部,尤其欧盟的经济发展形势恶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趋缓,使我们的增长趋缓,这种趋缓毕竟在今后的一到两年内,应该说难以有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是扭曲,这种扭曲,一个是在于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棉花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什么样的问题呢?是在上游原料环节,也就是棉花这个环节,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形势,而整个市场竞争力,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造成了整个行业扭曲的现象。棉花的这种体制跟我们市场经济的体制完全是相对的,是扭曲的现象。目前我们也花很大力气,跟有关部门做沟通。我们前一段时间,关于配额发放的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反应的比较激烈一些,市场马上有反应,期货价格马上变动。如果中国在棉花体制上不进行突破的话它会牵动相关的行业,对我们国内也不会减弱。另外一个扭曲是关于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大家感到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才就业的趋向不乐观,特别是制造行业,我们现在面临着大量的技术工人,高端的技术人才,能否进入这个行业的问题。价值观的扭曲,也影响到我们行业平稳的发展。此外,我们的心态的确是比较纠结的,到底这个行业该往哪里去,到底我们该做哪些事情?

  今天的主题就是探讨这个,特别是围绕产品研究开发环节来探讨。还是要建立一个信心,我昨天晚上和几位企业家和几位同事沟通的时候,也和他们分享了我自己的心得。第一个是幸福,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我们现在跟谁比较,我们现在关起门来看到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刚才早上还有企业给我讲,说广东的一个企业倒闭了等等的情况。我觉得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昨天跟国外纺织厂商沟通,他们面临全世界的客户,他讲了现在目前不要说欧洲的形势怎么样,我们传统的发展中国家,知道中国的日子难过。第一只要跟欧盟粘边,跟欧盟比较密切的,形势一律不好。第二,中国现在不是最差的,举个例子,印度比你们中国差多了。我们要有信心,我们中国比印度幸福。另外一个,昨天谈论养成的问题,我们养成适合我们生存的形势,适者生存。此外,我们是要建立对未来的一种愿景,要有梦想,要把这种梦想付诸行动,努力追求。

  上个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刚刚发布了纺织纲要,即到2020年我们全国建设的纲要,纲要里面分成4个子纲要,科技、品牌、可持续和人才。应该说在今后的若干年里,我们中国纺织行业由大变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从传统规模经济发展模式向价值经济模式发展转变。所谓价值经济,我们过去说价值体现在有形资产上面,即我们的厂房、劳动力、机器和有形资产。另外延伸出来我们的市场规模、产能产量等等,这些作为我们规模经济时代价值的一个判断。作为一个强国建设,强国的目标,我们这种价值体现在什么?品牌的信誉度,环境的友好度。资源的把控性,时尚的导向力,市场的话语权,这是我们作为强国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作为纺织工业,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体现。

  作为我们强国纲要的4项内容,科技我们要做什么?科技实际上要产业体系高度化上面作出我们的努力,我们现在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就是上游纤维产业的创新;再有一个,如何优化我们现在目前化纤产品的结构。如何开发高性能的化纤产品,高仿真的化纤产品,各位明白我们行业提供超仿能的、生物机的纤维材料,可再用类的、回收利用问题,提高我们单位纤维的利用率等等。作为科技方面的创新,突破资源瓶颈,让我们产品结构优化,这是科技纲要在今后8年时间里面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作为品牌,品牌我们实际上解决一个共赢和一个生态的问题。所谓共赢绝不是一家品牌的优秀表现,而是要解决一个横向的产学研合作共赢问题,纵向的上下游问题,品牌生态要创造一个品牌良好发展的环境。我们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都要作为这种营造品牌生态,营造品牌生态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质量,创新,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我们的努力。

  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环境的可持续性,政策标准的稳定性,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作出努力。可持续其实能够理解,我们从整个区域布局来说,中国的发展向中西部延伸,如何利用中西部人力资源,把我们产能进行一个分布。

  还有一个就是政策和标准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往往忽略政策效应,标准对我们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一个政策的稳定对于一个行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也知道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央政府采取了10大产业扶持政策,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有了推动作用。一旦形势好转,政策再进行一个快速的转变,一下就会对我们的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政策的稳定性,目前从我们行业层面来说,进行了一个最大限度的沟通。另外,我们行业还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标准。标准的适度,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也向环保部等等有关部门进行有关沟通。比如说环境这方面,我们现在很多的内地的河流,湖泊周边区域,我们现在国家标准沿海向海水排放,即GB150,但是有些地区自己规定是100。有些标准的到底怎么掌握?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国内国外对比,我们中国的标准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当然对环境的责任,我们是责无旁贷。我们是不是在标准的制订上比发达国家还要严厉。标准适度性也是影响我们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再一个就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我们是人口大国,但是现在目前新生代进入我们行业的人力资源有减弱的趋势。怎么样通过提高我们行业的外部形象,建立我们对外部人力资源的一个吸引,我们也要关注,这也是我们强国纲要中对人力资源建设中所关注的。过去我们是讲以人为本,从一开始以人为成本,算这个人在我们投入中所占比重,人为成本向资本转变,人力资源作为我们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本考虑。现在我们要积极的寻找人才的增量,人才增量靠什么来寻求,不是靠我们传统的定位,我们传统的定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给我们一个新定位,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竞争优势产业,但是仍然不能改变纺织工业在整个社会中比较苦比较累,待遇比较低的社会形象。所以我们现在寻求一种全新的社会形象和新的价值,我们在今后若干年中,在国家战略中新的定位,我们是中国时尚产业的推动力。这方面我们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不仅仅是存量,而且要寻求增量。

  所以说,做这些纲要的几个部分,我们现在要探讨创新的什么转变?第一是个体到系统,今后竞争一定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对供应链是一个合作体系对另外一个合作体系的竞争,是集中创新对集中创新的竞争。第二个是从封闭到开放,我们过去企业闷头搞开发,集聚人才,吸收市场上的信息资源来搞开发,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封闭的模式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看到,苹果的系统,包括现在的手机安卓系统,他们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开放自己的平台,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他的开发,所以我们的企业能否建立这种开放的模式,从封闭式的开发模式,吸引社会资源的模式进行转变。再一个,我们能否形成从过去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创新,到今后也要注重无形的创新。所谓无形创新,营销体系,管理模式,这都是作为无形的创新的重要方面。过去是有形,今天有形和无形并重。还有就是从无序到有序,不单单是指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指我们规划我们的产品研究开发,产品创新这方面能否做到一个有序性。